笔趣阁 > 昭武大帝 > 第七十五章:第二个寒冷期

第七十五章:第二个寒冷期

笔趣阁 www.biqugex.org,最快更新昭武大帝 !

    抬头一望,满天乌云密布,雷电暗藏于云层之间,大雨估计会再一次降临。

    刘协才反应过来,他粗略地记得,中国历史上大约出过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。

    东汉!

    正好处于第二个寒冷期的中期!

    而在寒冷期内,都出现一些反常性的雪天,比如五十年之后,孙亮在位的吴国,六月份盛夏,竟然出现了雷暴雨后,又下大雪的奇怪气象,史称“六月雪”。

    山无陵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!

    在这时空,这些都是世界末日的象征。

    而现在,便是冬雷震震!

    刘协想到这里,脸上有些发寒,因为现在的大汉,正好处于第二次寒冷期的中期。

    而这个时期,也是最冷的时候。

    今年冬天,可能会有寒潮来袭!

    要是事先没有准备的话,可能会有无数人被冻死,尤其是小孩和老人!

    而且冬雷震震,还会被某些有心的诸侯利用,给了他们反抗大汉的借口和机会。

    再次仰天看了看,发现天空上的乌云已经密密麻麻,暴雨可能随时会落。

    “传令,命侍中荀悦,少府令荀攸,尽快整理好大汉四百年天灾资料,而后送至书房。”

    小黄门领命,带着些许甲士,先行驾马回御宿宫传命。

    “玄德,等下恐怕会有大雨降临,为赶时间,朕今日骑马回宫!”

    “陛下~~~这~~~”

    恭敬立在一旁的刘备,略有迟疑。

    “无妨,有恶来和仲康在侧,还有朕的亲军护卫。不会有危险!”

    唤回正在忙着搬石头的许褚,刘协骑在一匹白马上,在典韦和许褚两大门神的护卫下。踏过山石,往御宿宫而回。

    回到御宿宫后。刘协便急忙来到书房中。

    此时,荀悦和荀攸两叔侄,已经带着数百郎官,暂时选出一些天灾祸事的纪录。

    对着资料,刘协回忆起后世对于寒冷期和温暖期的划分。

    西周孝王七年,冬,大雨雹,牛马死。江、汉俱冻。

    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寒冷期,便是西周前期。

    而第二个寒冷期,便是西汉末年到隋初,期间经历东汉、三国、晋、南北朝。

    在寒冷期出现之前,往往会有反常气候出现,作为预示。

    武帝时期,有好几个年头的冬季都出现了极端大雪天气,纪录在册,便有三个大雪灾年。

    荀悦将武帝时期的寒潮纪录,细细挑选后呈给刘协。

    拿着一个竹简。展开一看:元狩初年,大雨雪,民多冻死。

    再拿过一卷。分别是元鼎二年三月和元鼎三年三月,也就是元狩初年的大雪灾七年后,又连着出现两年个雪灾年。

    并且出现的,还是极端倒春寒。

    元鼎二年三月的大雪,平地厚五尺!

    元鼎三年,情况更糟糕,大雪从三月陆续下到四月份,河水结冰,庄稼颗粒无收。百姓缺衣少粮,饥寒交迫。出现“人相食”的人间惨剧。

    手持记载着两汉的灾祸竹简,刘协感觉有种触目惊心的感觉。

    初汉至今。四百余年中,灾害发生了三百七十五次之多,计旱灾八十一次,水灾七十六次,地震六十八次。

    西汉灾祸是有,但没有东汉的频发。

    比如在两汉六十八次地震中,其中西汉只有十七次,而东汉却有五十一次,次数增多急剧。

    所以东汉立国至今,是多灾多难的,因为寒冷期正是在此时出现。

    在光武帝时期,寒潮还只是刚刚初现,所以这个时期还是过渡期;到了孝明皇帝,冷空气加剧;到了后期,气候寒冷到了严峻酷烈的地步。

    翻开几个竹简,刘协依次对照,应正心中所想。

    在光武帝时期,以旱灾、洪涝和蝗灾居多,寒气还处在潜伏爆发的地步。

    比如从建武三年七月,洛阳大旱;

    建武五年四月,久旱蝗虫为灾,谷价腾跃;

    之后一直到建武三十年,旱灾、洪涝和蝗灾,三灾不断的同时,瘟疫也相继爆发。

    但明帝之后,便暴雨冰雹不断,寒冷空气遂逐渐爆发开来。

    比如明帝永平三年,八月,郡国十二雨雹伤稼;

    永平十年,郡国十八雨雹蝗;

    而到了章帝时候,旱灾和蝗灾又再次复起;

    在之后,和帝时期,地震多发。

    和帝永元元年,秋七月乙末,会稽山崩!

    地震大到能够让会稽山崩塌,可见此次地震至少不会低于七级;

    四年之后,郡国十三地震;又一年,陇西地震;三年之后,陇西复地震······

    之后,顺帝时期,建康元年正月,凉州部郡六地震,从去年九月以来至四月,凡百八十地震,山谷饬裂,坏败城郭,伤害人物。

    灵帝光和三年秋到四年春,酒泉表氏地百八十动,涌水出,城中官寺民舍皆顿,县易处,更筑城郭。

    尤其是和帝、安帝、顺帝和桓帝时期,地震更为频繁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地震,暴雪也时常出现。

    大雨和暴寒,是从恒帝永寿元年开始的。

    那一年,洛水溢,坏弘德苑,溢至津城门,漂流人物;巴郡、益州洪涝起,群山崩;三辅以东,尽皆淹没······

    恒帝延熹二年,夏雨五十日不止;延熹四年五月,京师雨冰雹;延熹七年五月,洛阳暴雪;

    延熹八年,入春连寒,木冰,暴雪折树,八九州郡连雪不止,之后的一年,司隶、豫州饥寒而死者,什四五,随后瘟疫大起。蝗灾四处。

    到了先帝时期,情况更加糟糕。

    建宁元年,夏。霖雨六十日;建宁二年,四月。京师大风雨雹,拔郊道树十围以上数百;三年,雨雹;四年,雨雹,海水溢,河水清······

    先帝在位的二十多年,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大雨大寒天气,同时地震不断、瘟疫不绝。洪涝四起!

    将最后一卷展开,上面清晰地记着。

    中平六年,六月起,霖雨八十余日,期间雨雹不断;

    初平元年五月,大雨夹冰雹,五十日不止。

    而现在,正是初平元年,十一月,冬!

    大寒将临。要是今年不做好准备的话,冻死者可能会有数十万人!

    尤其是西迁过来的两百万百姓,现在他们房屋都造好了。但估计防寒措施没有准备足够!

    看来是时候,将煤炉造出来了!

    “玄德,找来一些石炭,还有数个炉子,朕有大用。”

    石炭,便是煤石!

    刘备领命下去后,刘协再次招来荀攸:“将少府中熟悉采矿,还有善于锻造的工人招来,朕要授他们一些技术。”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荀攸下去后。荀悦走上前恭敬地道:“陛下可是要造防寒之物?”

    刘协听完,心中一惊:“荀公何以知之?”

    “石炭生火。久而不灭,陛下看完历代寒灾后。便要此物,当是用于防寒!”

    心中一叹,刘协对于这位大儒又高看了一眼,这古人的智慧果然无敌!

    一会儿后,刘备领着一些军士,带来数筐碎煤灰,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炉子。之后荀攸便带着数十位工匠前来,看他们手上的老茧,估计都是些大匠。

    将跪拜众人唤起后,刘协便指挥他们干活,将蜂窝煤炉造出!

    首先,便是蜂窝煤的制造。

    先是堆煤灰,便是将碎煤灰堆成一小堆,再在中间挖个大洞。

    然后盖煤灰,在煤山中间倒上适量的水,不要太多,水不要流出来;然后用把煤灰盖上,等数刻钟后,水份便充分的渗透到煤灰里。

    其次是和煤灰,将渗透好水的煤灰拌一下,边拍打边调拌;拌好后的煤灰,用手抓起来感觉松散才可以,用双手捧起来攥,能攥成形即可。

    最后压蜂窝煤,刘协命工匠们造出一个蜂窝状的容器,然后将和好的煤灰压入其中,一定要压实。

    如此,可放叠放的蜂窝煤便制成了。

    这蜂窝煤的好处,是便于储放;而且孔对孔,能够加强空气对流,使燃烧充分。

    而蜂窝煤上有一排孔,当旧煤燃尽时,加上新煤使孔对齐,如此炉内一直保持有二只蜂窝煤的话,就可持续不断地用下去了。

    燃烧物有了,接下来便是蜂窝煤炉的制造。

    蜂窝煤炉,和普通煤炉不同的是,它前面有小门,可以开关以便煤火保持不熄灭。

    别小看这个小门,它是通风用的,空气只有从这里进入,才能帮助煤块燃烧,如果没有这个口子,窝煤炉根本是无法燃烧的。

    同时蜂窝煤炉一定要有两层,里、外皆用一层铁皮制成,中间的隔层需要放入一些石灰等隔热物;

    至于建立隔层的原因,一方面是可以让蜂窝煤炉的外壁不烫,另一方面是保住蜂窝煤炉的热量,使得煤快可以更好的燃烧。

    当一切都制好后,刘协便开始一试御寒的效果。

    “呼~~~呼”

    煤块燃起的那一刻,在寒风中,屋外的温度立马升起,刘协等人瞬间被暖意包围。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,造出此物,可活十万百姓!”

    看着呼呼燃起的蜂窝煤,感受到暖气的老头荀悦立马跪下伏拜。

    “万岁!万万岁!”

    其余人也反应过来,立马高呼圣天子贤明!

    “都起身吧!”

    将数十位工匠招来,刘协问道:“刚才的步骤,都记住了吗?都明白了吗?”

    看着有些迷糊的工人们,刘协便再次详细说出此间原理,待他们明白后方才止住。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ps:第三更!是为了答谢逍遥道友的大力支持,还有各位书友大大一直以来的支持!之前上架仓促,存稿不足,所以爆发不给力!在这里,先说声抱歉了哈(n_n)以后爆发是必须的,加更也是必须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