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汉魏文魁 > 第三十二章、暗流涌动

第三十二章、暗流涌动

笔趣阁 www.biqugex.org,最快更新汉魏文魁 !

    曹彰暴死的消息首先传到洛阳,曹丕又是悲伤,又是惊愕,反复追问送信人,说我三弟究竟是怎么死的?对方回答道,据医生诊断,乃吃醉了酒自马上跌落,跌伤脊骨而亡,曹丕表示难以置信:“吾弟素来好酒,又娴熟弓马,即带酒骑马亦常事也,何得跌落致死?”下令好好保存曹彰的尸体,等他派人去验尸。

    其实任城先后派来两名使者,正好前后脚抵达洛阳,第一人只是禀报丧事,描述眼见耳闻,第二人却是国相密遣,说医生当时不敢多说什么,私下却禀报国相,怀疑曹彰是中毒身亡。

    不过这年月对于毒理的分析非常落后——除非鸩毒之类比较常见的剧毒,可以通过死状来得出明确结论——因此医生也不敢确定,更不敢广而宣之。国相亦然,在任城国内暂且封锁消息,保护国王遗体,却遣亲信秘密到洛阳来禀报曹丕。

    曹子桓既惊且怒,他隐隐觉得,这是有一支毒箭射向自己,当即召来神医张机,要他立刻启程,星夜驰往任城,去查验曹彰的尸体。随即便将相关情况和自己的处断,派人快马去奏报曹操。

    曹操这时候正率领大军,无奈地离开关中,返归洛阳,才刚行到郑县,就得到了曹丕的密奏,当即大放悲声,几乎哭晕在地。从来老来丧子,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,乃人世间剧惨之事也。当然这年月死亡率普遍很高,曹操死掉的儿子也不止一个了,但大多是少年夭折,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感情来,曹子文则不同,在曹操眼皮底下长大成人,又颇受宠爱,骤闻死讯,曹操又如何能不椎心泣血,老泪成行呢?

    曹操阅读曹丕奏文的时候。并没有避人,所以群臣见了都感诧异——这是出了什么事儿了,陛下竟然悲痛若斯?曹洪仗着跟曹操素来亲近,当先请问。曹操哽咽着回答:“吾儿子文薨矣!”

    众人也皆大惊,曹洪就问了:“任城王青春正茂,如何薨逝?”曹操张嘴就打算说真话,可是瞧瞧曹丕的书信,细一琢磨。终究中毒而死之事尚未落实,此事骇人听闻,容易引发朝局动荡,于是也只得照搬第一名任城使者对曹丕所说的话:“子文酒醉落马,不慎跌死也。”

    可是一转脸,他就叫来了军中校事刘慈,说你赶紧快马折返洛阳,启动所有刺奸、校事耳目,去探查此事——我儿究竟是因何而死,若真为人所害。幕后主使又是谁人,务必调查清楚,秘密奏报于朕!

    刘慈领令而去。这事儿却瞒不过沮授,他也不敢与旁人言讲,却唤来一名属吏,开门见山地就问:“汝得非是太尉所遣,处吾身旁乎?”那属吏吓得赶紧跪下,说焉有此事啊?沮授冷笑道:“汝之行止,终瞒不过吾。然吾此身,即是太尉所救。彼欲遣人觇我,吾亦不怪也。汝可即往洛阳,禀报是太尉,云天子于道中得任城王死讯。遂遣刘慈先归,不识何意也。”

    此事大有蹊跷,就怕因此又引发朝局动荡,进而威胁到大魏江山的牢固,沮授心说我一则以报是勋昔日劝阻赴死之德,二来也希望靠着是勋的智慧。可以将此风波消弭于初萌之际。天下丧乱已久,可实在经不起再折腾了呀!

    然而那名属吏却并没有就此返回洛阳,他只是出营一趟,自然找到了合适的联络人,联络人不敢使用信鸽,快马加鞭,竟然赶在刘慈之先进了洛阳城。

    且说初闻曹操退兵,是勋长舒了一口气,他就怕曹操忿怒兴师,趁胜追击,想要一举夺取汉中,以报关中之仇,然而如今准备不够充分,吃败仗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。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曹操竟然没追——难道是沮子辅或者蒋子通劝谏所致吗?那二位可真是立了大功啦。

    随即就得着了曹彰暴死的消息——当然啦,曹丕连他也都瞒着,他并不清楚曹彰究竟是因何而死的。那日回府之后,便即召唤是复来到书斋,关上门,父子二人好一通密谈。是勋就问了,说你在任城有耳目吗?曹彰究竟是怎么死的,能够打听出确切的消息来吗?

    是复说儿在任城确实安插有耳目,但咱们情报网的效率不可能那么高,不可能比任城报丧的使者来得更快啊,到目前为止,还并没有消息传过来。随即就问:“阿爹或疑任城王之死,实有蹊跷乎?”

    是勋的想法跟曹丕类似,他说曹彰喝醉酒骑马也不是一回两回啦,怎么就会那么巧,偏偏这次不但落马,还把脊骨给跌伤了,而且很快就咽了气?“吾疑为人所害也,而其祸端,必在萧墙之内!”

    这是一种直觉,来自于长期混迹朝堂所养成的政治敏感性。倘若曹彰之死真是事故,曹操悲痛之下,很可能就会把几位藩王召回洛阳——别再父子间临终都见不着一面了;而若曹彰之死别有隐情,那么究竟是谁谋害他的?跟曹彰利益冲突的,只有他几个兄弟,也就是说,很可能是兄弟阋墙所致,那么很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夺嗣风波。

    于是他问是复,说我让你密切关注历阳王曹冲的动向,你有什么发现没有?是复回答说:“时日尚浅,无所得也。”曹冲的日常举动始终没有改变,貌似瞧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,只是——

    “历阳王最信者,一则周元直,二为任城国治书,姓尹名耒,阿爹可识得此人否?”

    汉代藩国治书,就相当于朝廷的各曹尚书,负责管理诸侯王府的内务事宜,由朝廷任命,秩六百石,是个小官儿。是勋心说这种小人物我怎么会认识……可是再一想,根由也在于经常听闻某地某人有贤名,他都能在儿子面前一语道破,是何出身,何方人士也。这一来是当年关靖的情报工作做得好,也有部分来自于自己前一世对史载有名之人的记忆,所以儿子才会本能地询问,这谁谁老爹你清楚吗?

    是勋心说我还等你汇报呢,你不说我哪儿知道谁是谁啊?尹耒……我就记得一个尹赏,曾为天水郡主簿。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降了蜀;还有一个尹大目,是曹爽的亲信……话说“大目”不似人名,估计是绰号,难道就是这个尹耒吗?

    天下姓尹之人正多。估计八杆子打不着吧?

    于是反问是复:“何处人也?是何来历?”是复说根据密探禀报,貌似是兖州人,又杂着点儿荆北的口音,四十来岁年纪,具体什么来历。也还没有查出来。只知道曹冲很信任他,经常向他求教经义,他管理王府内务也井井有条,相当称职。

    是勋说你继续关注此人动向吧,有什么情况,随时向我禀报。

    然后过了几天,是复就来告诉父亲,说沮授传了如此这般一个口信过来。是勋闻之愕然,问刘慈又是谁了?是复说乃是一名校事,兖州山阳郡人。与其兄刘肇同受天子宠信。不过咱们跟卢洪是有密约的,相互间情报可以沟通,但对于刺奸、校事系统,绝不插手,所以我也打听不到更确切的消息。

    是勋闻言,当即明白了:“任城王之事,果非事故也。”这一定是曹操也在怀疑,所以才派校事前去调查真相啊。关照是复,说你去跟卢洪联络一下,一旦刺奸、校事系统得着什么紧要消息。赶紧通知你我——“此必大事也,卢慈范或不敢泄,汝须谨慎从事。”

    数日后曹操返回洛阳,先揪着曹丕、是勋、司马朗等人好一顿责骂。问说你们是怎么管理后勤的?竟敢把发霉的粮食运去前线,导致我无力追击刘备,要被迫黯然退兵?曹丕跪在地上,只是磕头不止,司马朗却当场喊冤,说太仓之粮出出进进的。每三年就会彻底更换一新,要说把陈粮送去前线是很可能的,但不可能有霉变之粮啊——“此或小人构陷也,陛下明查!”

    于是监察系统全面开动,寻根溯源,终于揪出了其中的黑手,乃是弘农县虞度科主簿马齐,字伯庸,这人胆大包天,竟敢调换经手输运的军粮,以县中霉谷充之,好粮被他从别道运去关中发卖得钱。朝廷下令捕拿,这马齐却提前一步上吊自杀了……

    再查马齐根脚,本是延康二年科举得中的士人,先发平州昌黎郡宾徒县为礼文科簿掾,三年任满后回洛待命,走了曹丕侧妃柴氏的门路,被授予畿内之职。曹操闻奏,怒不可遏,当即召来曹丕又一通喝骂,命其暂时禁足,只准在宫内读书,不得外出,并且即日休弃柴氏,逐出宫去。

    事发后,是勋密与是复云:“此中恐亦多蹊跷也。”马伯庸不过小小一名县主簿,他哪儿有胆子偷换军粮啊?而且物证虽在,人证却不齐全,犯人在被捕前就畏罪自杀了,很可能是受旁人指使甚至胁迫,才做下的此事。他不禁想起了自己青年时代,为了调查曹嵩遇袭一案,与曹德同往莒县探查,莒县令就是被人勒死,然后伪装成自缢的……

    不数日,是复又得到了一条秘密情报,特来禀报是勋,说历阳王也病了,上吐下泄,几乎丧命,怀疑是饮食中被人下了毒药……“若任城王果为人所毒杀,则害彼者,若非太子,必乃诸王。榆中王素有仁孝之名,又在凉州,千里阻隔,未必可办,既历阳王亦罹险,得非太子或鄄城王(曹植)之所为耶?同胞之间,竟致如此,思之使人心寒……”

    是勋微微冷笑,上一世读过那么多侦探小说,一时间涌上心头,便问是复:“设一密室,室内人逐一遇害,未知凶手何人。汝可能断其案否?”是复说那当然是最后还活着那个是凶手啦。是勋摇头:“或其先死者,实为凶手也!”

    (可使靖郭堧之卷廿三终)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PS:前阵子写外传,缺少龙套,就顺便把马伯庸给揪出来了,但是设计的这个人物其实没蛋用,所以为了有始有终,今天干脆扯过来宰了吧——陈主任杀得,难道我杀不得?